2016 年 春 学期 新华实验小学 挂牌督导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300字左右) 新华实验小学原名树基小学,于1947年创办,原来是一所村级完小。2001年,在原魏村镇政府的协调下,撤并了德胜、滨江等四所完小,由新华村委(常恒集团)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新华实验小学,2002年开始独立建制。现有18个教学班,730名学生(其中寄宿生330名),在编教师38名,其中骨干教师10名。近几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学生数、在校寄宿生数稳步增长,学校先后获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江苏省环保联合会会员单位、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平安校园、常州市十佳小记者站、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常州市第六批书法特色学校、常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团体一等奖、常州市第二批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新北区小学教学质量进步奖、新北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新北区德育特色学校、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级奖项。 |
二、2016年春学校工作亮点和成效(1500字左右) 团队协作促发展: 1.行政团结协作,以身作则,超负荷工作,积极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与学生营造和谐向上、绿色共享的氛围,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师生个体发展,学校整体提升。 2.用团队的形式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提升,通过民主管理与校务公开,激发教师的创优争先意识,成功创建了国际生态学校(绿旗),以创省书法特色学校、市健康促进学校(银牌)等项目为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品牌。 3.充分利用关工委、家委会等资源,向社区开放,向家长开放,积极展示师生教与学的风采,展示师生的才艺,通过区网、新华实小微信公众号对外展示与宣传,力争领导支持,家长赞同、社会认可,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打造一方教育基色。 教师队伍建设: 1.制订校级“骨干”、“学带”评选方案与梯队教师考核标准,并召开座谈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 2.刘亚娣老师获评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3.岗位等级晋升、职称初评、评优评先等工作全程公开,操作公平、公正;工会经审小组、校务公开工作小组每月正常活动。 4.积极组织与团队协作参加蓝天杯等区级省级竞赛活动,获15人次奖项。 5.李红等十一位教师获省“蓝天杯”教学设计奖。 6.朱腊娣、张锦囡、刘亚娣获评常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7.姚建法、顾秋婷、范丽芸、陈建琴等11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 8.共计开展4次三校或四校联合教研活动,开展家长教学开放日活动,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自信。 学生培养成效: 1.继续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继续开展“新福娃”主题德育特色活动,进行每月“新福娃”、“校园文明礼仪之星”评比,制定并完善“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方案。 3.获评新北区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 4.江苏省小数报比赛中钱晨曦获一等奖,6生二等奖,11生三等奖。 5.祝靖怡获市小学生绘画展小学甲组三等奖;祝靖怡等人获市飞翼滑翔机竞赛奖。 6.六(2)获市禁毒征文比赛纪念奖。 7.贾子昂、赵兰兰、朱梦晴获市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三等奖。 8.贾旻等5人获市青少年书法现场比赛二、三等奖。 9.季存希等22人获常州市青少年科技模型中国风纸模拼搭一等奖。 10.王小丫等30人获“星星火炬”常州市选拔赛舞蹈奖。 11.周琪等13人的文章发表于《小记者》。 12.持续开展“168爱生行动”,教职工与贫困学生、新市民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孩子结对帮扶。 教育科研成果: 1.校本培训结构化。结合区教师培训中心联合对全区教师进行系统的专题教科研培训,开展校级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当今主要的教育理论、学科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撰写文章能力等。 2.提升学科课程的实施能力。对本校各学科课程建设作系统进行梳理,并邀请专家指导学校各学科课程建设。 3.课题研究特色化。做好课题申报工作。积极开展“十三五”各类课题的申报工作。在学校“棵林生态实践园”特色条件下,开展“儿童自然科学院课程架构”课题的研究,内容涵盖“小种植”、“小培植”、“小养殖”、“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等,形成完整课题研究网络。 确保安全第一: 1.承办区市级防震逃生演习现场会,全区兄弟学校来校观摩。 2.每学期有专家进行消防知识讲座,邀请法制副校长、村委警务室陈警官等来校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3.全年安全无事故发生。 |
三、努力的方向(500字左右) (一)存在问题:一是行政团队的争先创优、服务师生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要进一步均衡,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同时培育名师、减少优师的流出;三是如何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四是办公室面积不够等办学条件要进一步改善;五是学校文化与办学特色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二)努力方向:有人说:教育是为了人的幸福。我们新华人努力追求:实践幸福童年教育,让校园生活成为一种幸福享受,为美好人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新华人在学校幸福童年文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淀文化底蕴,丰富学校内涵,致力于“幸福童年教育”课程框架下学科课程建设,培育学科素养,提升教育质量,朝着打造“幸福童年教育品牌”的战略目标不断行进!
|
责任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