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儿童眼中的平均数
发布时间:2016-1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锋

本周,正好执教了平均数这一单元。结合在新授与练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1.直观与平均数

从例题教学中统计图求女生平均套圈数开始,通过直观的图形,学生能很好的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但如果出现:8278808575这样的数据时,学生往往想到的还是利于算式解决问题。可见,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形象为主。

2.巧妙计算平均数

18278838585,这组数据除了用用总数除以5以外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记得刚毕业时,在计算全班学生平均分数时我看见老师是这么算的:往往采用类似(2-2+3+5+5)÷5的方法来计算。其实这不也是“移多补少”的办法吗?对于一些数据比较多,计算量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这一算法。

2)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甲是86、乙75,丙是多少?成人思考的角度往往是先计算总数再求丙。我们班有学生是这么思考的:4+15+90, “移多补少”的思路再次体现,这也是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吧。接着我追问:如果甲86,乙96,怎么办呢?

3.平均数一定公平吗?

(1)其实教材第53页第9题已经给出了答案——合唱比赛中去掉最高分、最低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组:909696949661这样一组数据引导学生体会,极端数据会影响平均数比较的合理性。虽然学生部分还是无法体会,但也算为众数和中位数埋下伏笔吧。

(2)练习中还经常碰到“某单位平均工资5000元,小芳收入2000元可能吗?”这一问题,学生如果对平均数理解不深刻的话,会感觉到平均数的欺骗性的。

4.平均数与估算教学

偶然在儿子的课外练习中看到这样一题:某班学生平均体重39千克,又转进一名学生体重35千克,这个班的平均体重变重了吗?受这一题的启发,我编了:

8583808488848485,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和估算的方法看第二组的平均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