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我看《钱学森》
发布时间:2016-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蕊

《钱学森》(第二课时)说课简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钱学森》。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课文的语言简洁,朴素。在写法上有两大特点:1、运用了倒叙的写法;2、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基于这次研讨的主题:关注文体特点,设计语用训练。我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之情。

“言为心声”,我的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朗读指导,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导入时,我带着学生复习描写人物的一般方法,进而明确这篇课文就是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新授时,我带着学生品读钱学森说的两段话,明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并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旨在使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领悟钱学森当时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带着学生读一读留学生和美国海军将领说的话,感悟从侧面衬托出钱学森的爱国之情的写作手法。

而这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献身的高尚情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除了抓住人物语言,通过朗读指导来体会人物品质之外,我相机补充人物的一些资料,如钱学森在美国深造学有所成的资料;如钱学森回国无比艰难的资料;再如钱学森回国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的卓越贡献。希望帮助学生体会人物品质。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总体上还挺好的,但也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到位。比如:钱学森的故事离学生过于久远,在教学“富裕”和“贫穷”的时候,应该借助图片资料帮助孩子感受人物的爱国;再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齐读时语速偏快,当时由于我的紧张,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当时我要是停下来范读一下,学生再读,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我的教学素养还有待提高,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要加强。希望各位老师对我的这堂课多提宝贵的建议,谢谢大家。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