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训练,既指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言训练“生活化”,要求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所用的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接受训练时,便会感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讲短语、句子知识,可以从学生交来的请假条入手;改病句练习,最好从学生日记、作文中找例子;修辞方法的训练,不妨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类广告……例如五年级一次作文训练是修改《拔河》这篇文章。尽管教材已经提供给我们详细的修改要求,但我认为按照要求直接让学生进入修改训练,学生的修改难免千篇一律,无精彩之处可言。原因当然还是语文与生活脱轨,学生没有真实的经历,无自己的感受可写,何来出新。因此,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学生个个踊跃,人人投入。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从拉拉队员、运动员等不同角度看这次比赛,抒发自己的感受。结果不言而喻,精彩纷呈。由此可见,语文训练离不开生活,生活处处可渗透语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