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信息教师先是口若悬河地讲解演示;学生则是托耳撑腮,昏昏欲睡。在老师的一声呵斥下,学生就被惊醒般开始正襟危坐,但不消三分钟,便又恢复初始状态。
镜头二:操场上,体育老师和学生组织起来玩各种游戏,嬉笑怒骂间却各个神采飞扬,活力无限,全然没有了刚才镜头一的课堂上的死气沉沉。
一项调查关于学生对目前师生关系满意程度是:满意的占27%;比较满意,但认为不足的占34%;不满意的占24%。不满意的主要理由是:“老师对我们不了解,从来不与我们互动,不问问我们的想法,而只关心最后的分数结果。”“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不理解”。
由此可见:为何课外出现的场景很难在我们的课堂上出现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入式”“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考,你背,教师主宰课堂。“教”的责任是向学生大量注入课本知识,将书本中的一些概念、定义、结论等知识装入学生头脑。“学”的任务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被教师“加工”过的课本知识,记忆和强化那些结论性的知识。在连接儿童与教师心与心的距离中,游戏无疑可以是一条重要的纽带。于是我就尝试将课外的游戏整合到我们平时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让我们的课堂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