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二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及巩固练习
发布时间:2017-01-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琦

一、教材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三)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3.表内乘法(一) 

4.表内除法(一)

5.厘米和米

6.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7.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使学生能列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并理解乘法口诀,能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的长度,会用如“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2.数学思考:

(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除法的含义以及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确定位置,辨认方向,观察物体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视图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用表内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

3.问题解决: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图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观察物体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用方块图表示统计结果以及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难点

1.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

2.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4.解决实际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