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三位数×两位数 | 教时 | 第1课时 | |||
日期 | 月 日 | |||||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中运用计算方法的解决,提升学生运用口算、笔算、估算的能力。 2、经历探索三位数×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迁移、比较,在沟通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类比等思维能力。 前测及分析: 算式正确人数列竖式人数灵活计算人数126×12241014265×241899308×261376
| 重点 与 难点 | 1.在具体情景中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理解算理及新旧知识间联系。
| ||||
教 学 过 程 | ||||||
活动 板块 |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 学生活动方式 | 交流方式 | |||
常规性 积累 | ||||||
核 心 过 程 | 1.你们真是厉害,那我们就开始探索吧,森林王国正在举行着一场趣味运动会。看(出示):认识他们吗?(熊大和熊二)他们也来参加了运动会。他们参加的是摘水果比赛,可是比赛刚完,他两就吵了起来。(出示) 熊大:我摘了64筐苹果,每筐32个 熊二:我摘了128筐苹果,每筐16个 2.到底谁摘的苹果多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 3.你们会计算出结果吗?用你的方法试一试。
| 观察
阅读信息 学生口答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交流
1、独立完成上面两题。 2、你是怎么计算128×16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议一议,三位数×两位数可以怎么算?
| 交流一:第一题,出示学生计算,看到同学们都是这样来计算的?你做对了吗? 聚焦:为什么6要对着十位? | |||
板书 设计 | 1.看来,我们班同学对于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已经很熟练了。那三位数乘两位数呢?(1)呈现学生资源,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聚集拆数计算,观察两种计算过程,你看得懂吗?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聚焦两个笔算过程,说一说有什么想说?
聚焦横式与竖式计算,你觉得这两种计算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现在能判断出到底谁摘的多了吗?同学们真厉害,不仅用不同方法解决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顺利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4.练习 24×375= 309×26= (1)连续进位、2中间有0 (2)这两题现在你能解决了吗?把计算过程记录在本子上,做完与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3)呈现资源,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聚焦第1题资源:观察计算过程,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自己说一说
聚焦第2题资源: 观察(1)(2)有什么问题?和同桌说说 (2)分别说说 出示(3)这样计算对了吗?自己说说,他是怎样算的?。 3. 同学们,刚才我们完成了几题三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体会吗?? 小结: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可以迁移已经学过的方法。你们可真是一群善于研究数学的孩子呀! 通过刚才解决过程,你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可以怎样来计算?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计算方法。
| 独立计算
理解一个拆成两个数积,一个是拆成两个数和,都是用了拆分的方法。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你再来说说看。 理解虽然写的形式不一样,但是算理是一样的,都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预设: (1) 进位错误 (2) 正确的 (3) 位数少的写上面
第2题可能出现: (1)0直接省略了 (2)乘了0得数没有加进位数 (3)正确的
|
交流、辨析中逐步形成正确计算方法
同桌说一说。
观察、交流 学生口答 口答算式
观察、交流
交流
口答 | |||
1. 快速判断 324 208 × 26 × 32
628 84
385 □□□ × 22 × □□
770
(1)个位判断或者估算判断 (2)估算判断 (3)需要重算一遍判断 (4)方框,积六位数,判断对错 聚焦:(4)现在既不能估、也不能精确计算,你有什么办法判断得数是否正确吗? 小结: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判断积的方法,可以从个位判断、估算、积的位数判断。 2.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体育组买了18个篮球,每个篮球196元,胡老师带了4000元够吗? (2)百货大楼进行有奖促销活动,满3000元可以进行一次抽奖。李老师买了22个玩具,每个玩具152元,李老师可以进行抽奖吗? (3)欧尚超市圣诞节期间卖出圣诞树138棵,每棵38元,一共卖出多少元? |
先出示(1)(2)学生判断 再出示(3)学生判断 最后出示(4)学生判断
每个先判断,形成方法,再找错在哪里?
举例研究
|
口答
独立思考、交流 | ||||
交流:回顾学习过程有什么收获? 拓展: 如果四位数乘两位数你会算吗? 如果三位数乘三位数呢?课后可以去尝试研究一下。 | 同桌互说
可以请学生来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