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例]一年级《做什么事最快乐》(苏教版)
师:用“我(在哪里)(做什么事)最快乐!”说句话。
生:我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最快乐。
生:我自己的红领巾自己洗,觉得特别快乐!
生:爸爸过生日的时候,我送了张贺卡给爸爸,爸爸很高兴,我也觉得很快乐。
生;范老师看到我们学习认真,心里很快乐!
师:哎呀,你怎么猜到老师的心思了。是呀,看到小朋友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心里特别快乐!那小青蛙现在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做什么事最快乐?
生(齐):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这时,一个学生脸涨得通红,手举得高高的。师示意他站起来说。
生:我……我觉得小青蛙应该听啄木鸟叔叔的话。
大家一愣,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有的学生则偷偷地笑起来,轻轻地说:“童亮上课开小差了。”
师(耐心地):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小青蛙长大了也和啄木鸟一样……
生显得很紧张,不知道该怎样说下去。
师(亲切地):别急,慢慢想,想好了再说。
生(想了一会儿):青蛙妈妈告诉小青蛙“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小青蛙长大了会到田野里去捉害虫,保护庄稼。啄木鸟叔叔也是在捉害虫,保护森林。我觉得他们做的事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觉得小青蛙应该听啄木鸟叔叔的话。
师:你认为小青蛙做什么事会觉得最快乐?
生:我认为小青蛙到田野里捉害虫,保护庄稼,就会觉得最快乐!
评析:如果以上课例中的那位教师不是耐心启发孩子说出他想说的话,而是武断地认为他上课开了小差,那课堂上就决不会有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射,甚至会对学生的自尊、人格造成巨大的打击。所以,当你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话的意思了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头上。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是分担痛苦,是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或许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把,铸就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