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
发布时间:2017-0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海莲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方式,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外界探究性活动。

《大数练》第7页上有这样一题,列方程求出x的值。果汁原有92箱,卖出x箱,还剩43箱。

第一节在五2班上课,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并说说根据数量关系可列出什么样的方程。一个学生说“原有—卖出=还剩”,马上另一个学生反驳:数量关系最好是“卖出+还剩=原有”,这样列出的方程式“x+43=92”,解方程就比较简单。课后的作业发现,42位同学中有7位学生做错。错误的原因是仍然按照第一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出现错误。

第二节在五1班上课,让学生自己看题,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开始,依然有几个学生按照“原有—卖出=还剩”的数量关系列方程,随后马上自己改过来了。交流的过程中,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改动,理由和五2班的学生回答的一样。发现后来的作业中,发现42位同学中没有人做错。

比较教学的顺序,一是让部分学生辨析两种数量关系的异同,指出哪种数量关系对于解方程更优化,然后让学生练习。虽是学生交流,但还是体现了“教”的过程。二是先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尝试,解方程的过程中自己比较体会,再去练习。体现了“学”的味道。虽然教学内容只是顺序上的不同,但效果却有很大的差异。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去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探究的过程,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需要教师做好“导演”,学生做好“主角”,只有这样才能立足长远,从本质上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