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竹 草
阶段检测中有一题我们班失分很严重,很多学生把竹字头误认成了草字头,为此我特意找了相关资料,进行讲解:
竹,甲骨文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造字本义:名词,温带或热带禾本科植物,空心,有结,长笋。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加强了叶子下垂、堆叶成簇的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则写成了两个“个”。在古代字形中,“艸”(卄)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像刚破土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造字本义: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艸丛中加“早”;“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日照草地。篆文承续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当“屮”成为单纯字件后,再加一个“屮”另造会义字代替,字形像两茎四叶的一株草。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艸”写成“卄”;将篆文的写成。
经过讲解,再次强调竹叶是向下的,小草是往上生长的,希望孩子们能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