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宁

片段实录一

1.资源呈现:观察三个瓶子(一个用绘画装饰、一个用剪贴画装饰、一个立体装饰)

师:这三个瓶子是如何装饰的?

课件展示问题的回答导向:(1)它是怎么装饰的?

                       2)用了哪些部位装饰?

                       3)巧妙在哪里?

1:用笔画在瓶身上。

师顺势板书:绘画

2:剪图案贴在瓶身上。

师顺势板书:剪贴

生沉默

师提示: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是装饰在里面有的是装饰在外面的?

师板书:内部 外部

 

2.课件展示作品(十几幅作品)

师:它的创意在哪里?个性在哪里?

 

 

思考或重建:

    

   小学生掌握规律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当遵循“感知、动作——表象——概念、符号”的教学顺序展开教学,在本堂课中,为了让学生提炼装饰瓶的装饰方法也最好在学生感知大量实例的过程中,建立牢固而清晰的表象,逐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规律,最后遵循规律能展开拓展。

片段中,陈老师首先出示三个实际的装饰案例让学生提炼装饰的方法,然后再补充许多案例图片试图引导学生注意装饰的创意和个性。

个人认为提炼装饰方法的顺序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绘画、粘贴、内部、外部这四个教师提炼的方法既无共通性又无拓展性,打乱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上建议先出示大量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有哪些方式可以装饰瓶子,通过这些创意瓶能不能再加工提炼出更多的装饰方法,比如:画、涂、抹、填、绕……

再出示三个真实的装饰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装饰瓶的装饰方法与创意,引发学生想自主尝试装饰的内在需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