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6周反思
发布时间:2017-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学生去阅读感悟的指路明灯。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所设计的话题有多宽,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范围就有多广。但人们也必须看到这样的现实,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也会出现超越教师想象的别样风采。出于意料的不是没有,甚至就是某些意义上的很多。学生感悟所出现的别样风采,有时是人们所能够认同的,有时则不然。是全盘否定,还是充分利用?应当是充分意义上的利用。平时的教学,如果学生的感悟就是某些意义上的错觉,对课堂教学的活力四射也能够形成一道比较靓丽的风景。譬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是一篇爱国主义主题的作品,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但学生在阅读感悟时却是那样的不以为然,以为肖邦算不上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因为肖邦是在祖国被沦陷后逃离祖国领土的,没有去比较勇敢地参加抵抗外来侵略的血雨腥风的战斗。学生的所思,也是不无道理的,学生的所说也是符合情理的。但就是没有考虑肖邦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实际,也没有去考虑沦陷之国那比较特殊的情形。可以说学生产生如此感悟,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而利用学生所产生的错误感悟,形成让学生进行理想感悟的话题,那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比较正确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围绕爱国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性的讨论。以相关的形式呈现出诸多爱国的方式,如学生看到许多谍战性的影视资料,许多革命人士凭着自己的智慧潜伏于敌人阵营,获取着许许多多的情报,为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没有直接扛枪参加战斗,但他们的功劳是无可比拟的。这时,学生便产生这样的感觉,肖邦离开着被沦陷的祖国,但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谱写着激发祖国人民奋起反抗斗志的作品,弥留之际还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就应当是比较实在意义上的爱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