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形符讯道的呈现方式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琦

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数学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形符讯道的呈现方式与评价

执教:

汤叶丹

内容:

《认识面积》

班级:

新华实小2

时间:

20170322

 

片段实录:

(一)

师:沿着三角板描一周能得到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沿着正方体、长方体描一周能得到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

师:沿着枫叶描一周能得到什么图形?

生:不规则图形。

师: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积用颜色涂出来吗?(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二)

师:你能比一比谁的格子大吗?(出示两句话)

哆唻A梦:我的是6个方格。

大熊:我的是4个方格。

生:哆唻A梦的格子大。

师:是吗?那现在谁的格子大了呢?

(出示图片)

      

 

    

哆唻A

 

 

大熊

 

追问:现在你还能用数方格的方式来比较吗?数方格需要什么条件?

生:方格大小、形状要一样。

 

思考或重建:

汤老师教学《认识面积》全课设计巧妙,环环相连。在感知面积这个环节中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面,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这句话有了初步的感知,体验逐步深入,提升了数学理性思维水平。随后,汤老师通过对比激化,让学生引起认知冲突,引发了对数方格的需求,从而规范数方格的要求,对于接下来的练习题的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认为教师应掌握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点。每个学段的教师,在课本拿到手之后,首先对照《新课程标准》反复的、认真的进行研读每个学段的内容,在理解全本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了解、探索,并对教材写出分析,主要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撰目的和逻辑顺序,在本学习阶段内知识的教学预期效果及实施方向,还有知识的重点难点,自己如何协调重组与运用课本等几方面。而且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备课不只是将一节课的上课内容记录下来,而且还要将一周的上课内容记录下来,不仅如此,还要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情境设计。教师要围绕课表内容和目的进行备课,明确备课内容的顺序以及难易程度,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的问题,完善备课内容。

 

 

                                                

                                                    观察者: 杨琦 

杨琦 呈现方式及评价3.doc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