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应试教育
2015年12月,网易教育频道发布《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査》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3小时,是全球平均数的2倍、法国的3倍、日本的4倍、韩国的6倍。写作业到23点以后的学生比例,小学生为18.2%,初中生为46.3%,高中生为87.6%。又多又难的作业成为主要的“睡眠杀手”。国内中小学生熬夜排行榜前10名依次为贵州、青海、西藏、广西、甘肃、新疆、云南、重庆、安徽、上海。这其中多为教育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教育最为发达的上海却也进人前十,这是对上海教育品质的重要写照。应试教育不仅强度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高,对熟练程度、解题速度的要求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刷题”已经成为学习、复习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教育探索正在打破“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和实践教学贯通教学与教育,从课改走向了教改。在个性化、定制式服务等“高技术、高成本”的改革之外,以阅读推广、合作学习、改善师生关系、加强社区参与等教育改革也大有用武之地。众多体制外的“在家上学”、小微学校、华德福学校等,实践着全人教育、自由教育的理念。这些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昭示着中国教育的希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