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十五周百字反思
发布时间:2017-05-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亚花

以《怎样移动重物》教学为例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周亚花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执着、专注地长期从事某项专业的深入研究,不过,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的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勤于探究的额毅力、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志趣。

关键词   杠杆  关键词

教学思路

在《科学(3---6)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这样才能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课中我遵循这一原则,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教材分析

《怎样移动重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神奇的机械单元的第二课。杠杆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极其广泛,却又极易被大家忽视。本课通过提出怎样移动重物的问题引入杠杆,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杠杆,通过实验研究了解杠杆省力的秘密,在此基础上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前面已经认识了很多关于杠杆的工具,对于杠杆并不十分陌生,但学生对于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工作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其发现杠杆省力的秘密,感受自然事物的规律改造物体带来的方便,从而掌握运用机械原理的规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老师要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拔钉子比赛。(选一个力气最大的男生和力气最小的女生这样力量悬殊)看哪位同学最先把钉子拔出来。

2、男生是徒手拔,女生是用起钉锤拔,比完后分别请两位同学说一下感受。

3、师将钉子的过程简化为图(课件展示)。

谈话:像起钉锤这种用来撬动或者提升重物的工具叫杠杆,(板书课题)它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创设一个拔钉子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的头脑里情不自禁地就想知道为什么用起钉锤就能轻松地拔掉钉子?带着疑问去学习,就显得主动了。

二、认识杠杆结构:

1、师:同学们可以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刚才的拔钉子比赛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模拟杠杆撬动重物的装置,并小组讨论杠杆具有什么结构。

2、师生总结杠杆装置(一个固定的支点和一个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3、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杠杆的简图,并再回过来认识一下起钉锤,让学生说一下支点在哪?并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三个重要的点

4、师问:杠杆为什么会省力?支点与重点、力点之间的不同距离是否会影响到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自主建构杠杆装置,从而能更清晰的了解杠杆的结构,并能顺其自然的了解杠杆上三个重要的点。

三、探究杠杆原理

1、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平衡尺的支点,然后课件展示离支点左边两格处挂两个勾码,那平衡尺还能保持平衡吗?如果我将这两个勾码视为重物,那右边要用多少力才能使它保持平衡呢?我们可以用勾码代替力的大小。此时要明确三个点的位置。

具体要求:(注意左边勾码的数量和位置不能再改变也就是说重物的重量和位置是不能改变的)试着在平衡尺右边挂钩码,(此处强调右边挂的勾码可以随便你用,但是所用的勾码必须只能放在一个点上,教师可以做个演示散落的和集中的,避免学生乱放)目标是:“使平衡尺保持平衡”,并把每一种方法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将钩码分开挂也能平衡的方法,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收获,但对于如何来分析是否省力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对后面结论的得出反而起干扰负面作用,因此在实验之前就跟学生强调明确要求。

2、课件展示实验记录单,教师适当讲解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

4、投影展示学生的实验表格,问从你们的实验以及记录的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

5、师生互动:首先让学生明确三个点的位置,其次借助课件将学生的挂法展示出来同时分析:如课件展示左边离支点两格处挂两个勾码,右边离支点四格处挂一个勾码,为什么还能平衡?

(此时要强调比较左右两边离支点的距离,以及重物与所用力的对比此处要引发学生对距离以及所用力的大小的思考和认识,由此分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

此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增强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6、挑战活动:如何用最小的力把4个钩码抬起来,使平衡尺保持平衡?

此活动并不难,但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知识现学现用,学生很有成就感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将课前准备的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实物逐个从贮物箱中拿出来陈列在讲台上。然后问: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工具属于杠杆吗?如果是,支点、力点和重点分别在哪?它是省力还是费力?为什么?

2、师拓展: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通常使用省力工具,为什么有的工具却设计成费力的?费力杠杆有什么好处?欢迎你们继续研究,把研究过程记下来,我们到时候组织专门的科学探究实验研究成果汇报会。希望到时候看到更多同学的研究成果。

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杠杆在使用时是否都是跟到支点的距离有关,强化支点的作用,并让他们到意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章鼎儿老师提出,要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活动的同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科学思维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始终将这种思想渗透其中

另外,由于本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在教学中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利用实例让学生明白杠杆的作用原理,拓展学生对杠杆知识理解和运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