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对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思考
对于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部编版教材在拼音学习之前先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不仅能让孩子体会到汉字学习的乐趣,同时汉字对拼音的学习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只是,班里的孩子对于汉字的熟悉程度还是呈很大差异的,怎样激发每个孩子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呢?在本周的一堂语文课上的一个片段,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在学习二会生字“站”时,我先出示字卡“站”,在通过一系列的指读,齐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的活动正音后,我问学生:“你能给站找找朋友吗?”前三位学生分别说除了“站起来”“站立”“站好”这三个词语,当然很不错。这时,第四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还知道“火车站”。此时我发现,正好前三位同学的组词中,站都表示“立”的意思,课文中的插图也是一位站立着的“花木兰”的京剧图像,而第四位学生的组词则关注到了“站”还可以表示“地方”。于是我立刻表扬他:“你真了不起,还知道这个词语呢!” 我接着问:“你怎么知道这个词语呀?”他骄傲地说:“我爸爸带我去过常州北站,上面有这个字。”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我说:“你真会学习!除了书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的字,不认识的咱们可以问问身边的大人。”
接着,我又指着生字卡片,说:“前面3个小朋友的词语中的站都表示一个——”“动作。”不少小朋友都反应过来了,开始接我的话。我继续说:“而火车站的站是表示一个——”“地方!”很多同学都发现了。于是就有了“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公交站、站台”等词语。可有一个孩子说:“战斗。”那个说“火车站”的孩子立马举手说:“战斗的战不是这个站!我在书上看到过,有一边不一样,是一个那个……”(说不清楚“戈”字的他开始比划)我又立刻表扬:“你瞧,他不仅能从生活中识字,还会在书本中积累汉字,真是我们班的识字小博士呀!”
最后我这样总结:“中国的汉字可神奇了,在找朋友时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同一个汉字能表示不同的意思,有的汉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呢!”
课上的生成资源让我有机会让学生初步认识汉字的不同词义和多音字的概念,同时渗透了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积累的识字方法。课后细想,其实让识字教学变得有效、有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堂,激发识字兴趣
课堂是识字教学的主阵地,在识字课上,除了要让孩子掌握要求的生字,儿歌,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和规律,让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
1.请你当当小老师
新教材对识字教学的编排就是考虑了学生的已有认知,我们在教学时,当然也要把识字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在初识生字时,可以让孩子当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这个字。不同的孩子对汉字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学生有尽量多的展示机会。在请你当当小老师的环节,孩子可以教大家读音,可以教笔顺,还可以组词,积累多的孩子还可以造句,讲故事等等,会哪个,教哪个。孩子有了当小老师的体验,个个都很兴奋,识字兴趣提高了,对生字的学习也就更投入了,同时,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
2.我们一起做游戏
一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到课的后半部分,坐不住是常有的事,我们则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每次游戏时间,孩子们总是对“摘苹果”“开火车”“邮递员送信”“放鞭炮”等游戏十分热衷。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环节如果只是个别学生的参与而忽视了全体学生,很容易成为表面热闹而并无实效的活动。
二、关注课后,创设识字氛围
学生的课外识字量和课堂表现是相辅相成的。本班学生为住宿生,在校时间长,要丰富学生的识字方式,更多地要从班级环境创设做起。
1.构建班级识字角
教室四周的墙面可以开辟出一写空地,用于张贴一些常用汉字,教师的黑板也可以专门用一小块来写“每周一诗”,同时,结合班级图书角的构建,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本“阅读存折”,每认出一定数量的字,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每周设立“识字交流时间”,交流识字成果,评比“识字大王”。
2.拓宽识字的渠道
课后,可以让学生记一记作业本上的名字,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周末时间,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以下活动:制作“生活识字本”,随时将课外认识的字剪贴成册;自制“识字袋”,将课外认的字写成卡片装进识字袋,经常利用字卡巩固认字……
相信随着学生课外识字量的增加,我们的识字教学也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