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构建真纯的习作教学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式校本培训”案例
一.问题提出
1、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校本课程开发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强化内功,提高人才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办学特色的根本途径。而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我校已经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放到了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教育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特色的路子。
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可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3、我校习作教学的实际。新华实验小学地处苏南农村地区,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写起作文来大都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教学困惑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老师们曾多次开展了习作教学研讨活动,很多老师在指导有效性方面做了各种尝试,但总是找不到最佳的方法。我校习作教学一直是制约我校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家认为有必要以校园生活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激发写作的兴趣。
鉴于此,以《洗尽铅华,构建真纯的习作教学——农村小学体验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为载体的主题式校本培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付诸了实施。
二.研究构想(整体架构)
利用语文校本培训,全体语文教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初步制定出《洗尽铅华,构建真纯的习作教学》课题研究方案,并达成落实情况。
1、理论引领
利用语文校本培训,围绕课题研究,结合体验作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叶圣陶的《作文就是生活》,学习“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论;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
2、互动生成
根据课标对学生作文兴趣方面的要求,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主要采用主题问卷、主题沙龙、主题研讨、主题反思等多种形式,不断地互动生成,不断地完善课题研究,洗尽铅华,努力构建真纯的习作教学,让农村的孩子们用真纯的语言,在体验中写作文,在快乐中学作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