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16周:真粗心&假粗心
发布时间:2017-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丽萍

真粗心&假粗心

今天数学组教研活动,姚校给我们发了本杂志——《小学数学教育》,拿到杂志,习惯性地看了下目录,标题为《大部分“粗心”其实并不是真的》吸引了我。

文中说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要分清学生的粗心的真假:到底是由于注意力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一不小心”的“真粗心”;还是对问题一知半解,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本质与实质的“假粗心”。还介绍了对于“真粗心”,即真正的“一不小心”造成的错误进行矫治的办法,以及对于“假粗心”,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确实,在学生的作业与考试中,经常会听到“粗心”这个说法,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分析解题错误时,常把原因归为“粗心”,慢慢地,“粗心”似乎成了一种正常现象,感觉不过是一个无关大局的“小毛病”。

记得期中质量调研,一道解决问题中给的数据是“48”,我们班的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把数据抄错,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与满分失之交臂,很可惜。回想到平时的作业,他偶尔也会犯这样的错,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提醒不过就是“下次认真点,不要这么粗心了”,现在看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责任心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又比如说,上个月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尤其是学到有余数的除法时,大家都知道商和余数的单位一般是不一样的,在批改他们的作业时,单位出错的很多,让他们订正时,他们都会不以为然,觉得单位错是个小错,是自己“粗心”写错。其实从这些错误的背后隐约可见对解题答案理解上的缺失,或者说是因为“不理解题意”而写错,这便是“假粗心”。

总之,对于学生出现的小问题或者错误时,要先“诊断”他们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再“对症下药”,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相应的责任心,从而根治他们“粗心”的坏毛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