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不同的声音》说是上科学课,做科学实验,其实也可以说是在上音乐课。
这一课,主要讲的内容是:音量和音调。本人对音乐知识也很匮乏,所以上这节课我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例如:
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音量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在理解“强弱”时,学生有些困难,我也提前请教了音乐老师,于是我便让同学们拿出来音乐书,引导学生找到渐强、渐弱符号,然后又唱了歌,帮助他们理解声音的强弱。 在理解“幅度”时,学生又遇到了困难,于是我便让学生拿尺来敲,帮助他们理解“幅度”这个词的意思,再到学生用身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又到老师学生互相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在讲解“音调”时,又拿出来音乐书讲了F 大调、G 大调、D 大调等。学生在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时,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实验10多分钟,汇报交流近10分钟,在实验中,让小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都真真切切地听到由于橡皮筋松紧、长短、粗细不同而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在交流汇报时,当有不同结论时,让学生当场再做实验,坚持实事求是,对实验结论的产生明明白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最后,我们唱着教材38页的一段乐谱结束本课的学习,听着孩子们那快乐的歌声,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感到了莫名的欣喜,由衷的快乐!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觉得我们教师不仅需要精通本门学科,还需要多了解相关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