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十七周:《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亚花

《我们吃什么》教学反思

《我们吃什么》本课从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这一问题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然后在课堂教学的食物分类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现其中隐藏的科学问题,从而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埋下伏笔。

本着“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我对《我们吃什么》这节课的思考更多的是怎样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轻松有趣地完成这一课的学习。我从自己的入手,告诉学生“老师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与学生一起交流大家想吃哪些食物进入本课主题。揭示课题后,我直接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即“给食物分类”,但前提是要写出食物名称及最爱吃的三种食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统计”有了一定认识。表格是我提前设计的,目的是:一为范例,二为节省时间。这一活动,我认为效果不错,他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调查统计他们最喜欢吃的几种食物,我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给同学介绍自己喜欢吃什么。热情主动地讨论、交流,说明他们是快乐的。学生在我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说明合作认真,有序,有效。第二个在大环节是“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这部分,我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思考、选择、整理等活动。然后,通过“同桌互说”的方式汇报。这样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而参与过程本身也是记忆的过程,体现出了本课的重点难点。第三部分是对食物营养成分检测。虽然这部分不是重点,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采用了演示的方式,同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实验时,我遇到了一个提前没有预测到的问题:碘酒遇淀粉变成了绿色。我没有一下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先想,转了一圈后,我才解释原因。这时,学生的神情告诉我,他们很感兴趣,我的目标达到了!我想学生课下一定会再次试一试,即使我不说。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方式。尽管学生出的题目不是我设想的重点难点,但每个学生在动脑筋出题的过程中,在大脑里已经检测了一次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抓住重点。我认为很有效!最后想说的是,如果在以后学习合作后,能及时给予更有力的评价,更有效的总结,我想对提高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有更大帮助。

在这节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科学世界”,让学生体会身边的科学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关注身边时时刻刻发生的“科学”点滴。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能够主动想到利用自己“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利用所学的知识改造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