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十八周《解释》 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1-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亚花

《解释》 教学反思

   本课和《建立模型》属于科学探究技能学习与训练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探究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反省与思考,从亲身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

     在课的开始创设了一个情景:教师先用手做揉揉腹部的手势,紧接着紧紧地捧着腹部,下蹲,再掏出纸巾擦额头,脸上流露出痛苦状。然后提问:刚才是老师扮演的一个情节,你们看到了什么?等同学交流后我再次提问:那你们看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想到什么? 这样一来,就改变了教材上以五位同学的身高曲线图引入的做法,从生活实际动身,以一个小品扮演作切入,展示实际生活中同学所熟悉的情节,随后让同学对小品进行发散性的释义,同学围绕着看到的一个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猜想和论述时,自然而然会将看到的想到的两个层次的意思区别开来,为突破教学难点作了有益的铺垫。同时,同学的兴趣浓积极性高,也有话可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解释时,解释的证据(数据)教师已经直接给出,学生只要依据线索进行分析,这样对于缺乏解释问题经验的学生就显得简单些了,同时学生很快能找到搜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学生在得到方法后,开始通过观察搜集事实证据形成假设性解释,但学生还不能判断解释的正误。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提出评价解释的途径——考察其他事实来源、建立事实与已有解释的联系,这为学生研究颜色的秘密做了知识与方法的铺垫。所以学生的后继研究就水到渠成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