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从语言走向心灵
——《九色鹿》文本解读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陈 蕊
《九色鹿》是一个来自佛经的故事,写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他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在金钱面前,他却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
课文内容比较长,故事的情节是一读就懂的,那么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先来看看这一单元的课文,《诚实与信任》、《珍珠鸟》、《九色鹿》,三篇课文,主题非常鲜明,就是教人诚实,互相信任,讲究信用。诚实,信任,信用,这三者道出了人与人相处之道,首先要诚实,这样就可以互相信任,既然彼此信任,更要信守诺言,讲信用。三篇课文都是寓道理与故事之中,相比之下,这一篇课文学生可能会更喜欢一些,因为这个故事主人公——九色鹿本身就非常神奇,美丽,再者,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很吸引人。
教什么,是基于教材、学生提出的。《九色鹿》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一号是九色鹿,二号人物是调达。九色鹿形象的核心是“见义勇为”。它有的三层意思:一是能够救人于危难;二是做了好事不图有报;三是见到丑人恶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调达形象的核心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比如“利”:重金悬赏、发财的机会;“信”:郑重起誓、千恩万谢;“义”:一是别人对自己的“恩情”;二是曾经对别人的起过的“誓言”。其中调达与九色鹿的对比中,很好的突出了九色鹿。不要忘了,课文的题目是九色鹿,而不是调达。作者写作的目的,主要是歌颂九色鹿行为的美好。至于国王与王妃从故事写作的角度看,主要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无需过度挖掘,只要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人物形象。但这一切所得,不是靠老师讲来的,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观点,在读中明白道理:“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见利忘义”即可。同时我想,课堂上让学生多读,既可以很好地照顾班里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有所提高,同时也避免让那些一读就懂的好生,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琐碎分析上,当然,多读也为所有学生复述课文做好铺垫。所以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特定的内容,关注文章如何写,是解读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讲好故事是演好故事的基础。本文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第五题要求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因此,针对课后练习,我觉得教学本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上。“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语文”如此教师也才能教得轻松,教得有趣,师生才能走一条学习语文的幸福之路。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将用教材来教什么?对于民间故事的文章,我们还应通过这篇课文,探讨民间故事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激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激发他们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通过多读民间故事帮助学生辨别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使孩子们成为一个“美”的人,这两点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