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周 复习课——在“整合”中出彩
面对短短的一周的复习时间,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做到高效,我决定大胆整合。由于这节复习课孩子的表现太优秀,不得不实名表扬这些孩子!这节课,孩子是有收获的,我是幸福的!
说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它的含义,
(1)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10年增长17.9%。
(2)2011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1730多立方米,大约相对于世界人均水平的的25%。
师: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吗?
李佳佳:2010年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侯明昊:这个问题属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类型
先想数量关系:2010年人均的纯收入×17.9%=2011年比2010年增长的收入
2010年的人均纯收入+2011年比2010年增长的收入=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
这题2010年人均的纯收入看做单位“1”,单位“1”未知,可以列方程来解。
师: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王紫嫣:这题要注意第一个数量关系求的是增长的收入,要求2010年的,是两步计算。
徐涵:要是单位“1”已知,可以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算式,不要列方程。总之,数量关系很重要,单位1也很关键。
周佳聪:可以画图表示条件和问题,这样数量关系看起来更直观。画图时要注意标条件,问题也不要忘记标上去,这样看着图就能知道要求什么。
师:你能用同样的思路完成(2)吗?
巢可乐:问题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多少?
胡广通:这个问题属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类型,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单位1是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未知,也可以列方程来解。
仇黎佳:条件中的25%可以换成1/4,这样问题属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者中国和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1:4,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
学生通过自己提问题,对本学期学习的分数、百分数和比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自然而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重点全部都包含在内,提的问题恰恰是本学期的难点,由于也是自己提的,没办法,也得想办法自己解决。这节复习课,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满满的3课时的内容整合成1课时,效果却一点也不打折,孩子的表现尤其的出彩!
平时学习的零散的各个知识点,感觉是孩子收集的一颗颗珍珠,而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把颗颗珍珠串成精美的项链,看起来是多么的绚烂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