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反思
《电磁铁》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大胆想象,找出一些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有根据地假设。学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圈数少磁力弱,圈数多磁力强。并能对本小组实验方案作介绍说明,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大胆假设
电磁铁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本课一开始我首先联系生活向学生介绍了电磁起重机,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电磁铁磁力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建议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进行大胆的假设。学生的思维很开阔,他们作出了多种假设:有猜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电流的大小,也有的猜测可能与线圈缠绕的圈数有关,也有的小组认为与铁钉的粗细长短、导线的粗细长短等有关。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关系上,其他的因素我们放在了下一节课进行研究。
二、细致指导,有效探究
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学生再做出假设:线圈圈数多,电磁铁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接下来就要设计并完成对比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本节课的实验是典型的对比实验。因此在实验设计时,需要学生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其实在四、五年级时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对比实验,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也已基本掌握,因此,对于学生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我没有多加指导,而是让学生自行设计,而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如何将对比实验设计得更周密、更科学、更细致,从而使取得的数据更科学,更有说服力上。在学生完成研究计划后,安排几组学生上台交流,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研究计划质疑,阐述自己的想法,在研讨中逐步完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提示学生应注意的细节,如:不能长时间接通电池,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铁钉不够长,60圈绕不下时怎么办?按怎样的方向绕?本实验磁力大小的比较依据是什么等等,目的是使实验时尽可能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其它条件都不变,确保所取得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在细致的方案设计和实验前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分组实验都比较成功,效率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