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数学活动——儿童智慧的数学学习方式
发布时间:2018-03-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建锋

  假期整理了工作室研究课《观察物体》,朱老师的《观察物体》和徐老师的《认识钟表》两节课都很好的体现了数学活动的内涵。“活动是智慧的根源”(皮亚杰),也是儿童的经验建构方式,《新课标》也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数学活动是“数学的”

    朱老师在《观察物体》一课中,设计了三次小组合作,并给出了清晰的路径:1.你做在什么面?仔细观察看到小猴的面。按1234的顺序说一说。2、小组长转动小猴的位置,小组成员说出在小猴的哪个面?34人分别坐在小猴的侧面,先观察一个侧面,再观察一个侧面,观察时说一说看到小猴的哪个面?从三个递进的问题可以看出,小组合作中学生的数学活动不仅是外显的“”形动,更是内隐的“心动”。同样,在徐老师《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学生从外在到更深入的认识钟面,徐老师设计了“看、画、拨、动”等几个活动过程,在活动的同时,通过思维的参与,理解数学的本质。

二、数学活动是“活动的”

    数学活动不仅包括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更重要的是让儿童经历“数学化”,即数学地组织现实材料的过程。徐老师通过“补充不完整的钟面”、“聚类观察几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共同点”、“观察12时、9时、3时、6时,分针和时针的位置特别在哪”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了“类”意识,深入的理解的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从生活中的钟面抽象成数学中的钟面,又通过“无数字表、罗马时间、电子表”等把儿童从符号世界引入生活世界。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儿童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知识的获得也依赖于思想上的实验和紧张的思维活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