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了第一节复习课——数的认识(1),教学目标是通过回忆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由于两个班基础较好,我把本节课设计为如下的三个环节。
(1)数的分类 (2)数位顺序表 (3) 数的读写和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及求近似数
[第一环节]片段:师:板书1,2,3......这些数称为 ( )
生1:自然数
生2:不是自然数,因为自然数还包括0(板书自然数:0,1,2,3......)
生3:整数
生4:不是整数,整数也包括0,还有—1,—2,—3......
(板书整数:0,1,2,3......—1,—2,—3......)
师:我们发现,我们刚才写的这些数1,2,3......只是自然数的一部分,也只是整数的一部分。当然(自然数)也是(整数)的一部分。
师:看到整数想到( )
生:小数:0.1,0.2,0.3...... —0.1,—0.2,—0.3...... (这次举例的时候考虑就很全面了)。
师板书数的第一种分类的集合图。
接着按照第一种分类的举例自然而然完成了数的第二种分类,并自己完成集合图。
师:我们开始研究的1,2,3......这些数到底称为什么?
生:他们什么都不是。
师:在小学阶段确实没有把这一类数给出明确的定义,但按照我们的集合图,你觉得定义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更合适?
生:正数自然数,正数整数,自然数正数,整数正数。。。。。(显然答案不够准确,他们已经明白了集合之间的并列和包含关系。但课堂上我最喜欢听到这种原生态的、粗糙的“表达”,尽管表达不准确,但数学本质一定蕴藏其中。也希望能为学生以后初中的学习做个铺垫。)
师:到了初中会给他们定义为正整数。
反思:
(1)0这个数字比较特殊,要是只强调0是整数,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哪怕学生会背,对学生的学习也将毫无意义。
(2)时间长了,学生会自然遗忘一些知识,但个人认为,六年级的复习不仅仅是对以前所学旧的知识进行零散的复习和回顾,应该是对小学阶段所学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的一个把握。
(3)还有,通过举些具体的例子进行概念类的复习,学生不再觉得抽象无趣,甚至部分后进生也能看着具体的例子概括出数的定义和完成数的分类,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瞬间提升。
总之,好的“教”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学”,“教”,一定要扣准“学”的生长点,然后,循着“学”的足迹,找到“学”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