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一周百字反思
发布时间:2018-03-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春凤

如何提升课堂效率的思考

现在教育改革,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大家都在奋力研究的。作为一名新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之外,重要的还要从自己的每节课中思考,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

上周四,教了本学期第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本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决了名叫沙洲坝的村子的吃水困难问题。乡亲们感激毛主席,解放以后在井边立碑纪念,饮水思源。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这篇文章的内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要让学生体会生活环境、挑水的艰苦、毛主席爱人民的情感还是有点困难。在上课过程中,因为我讲得再详细卖力,看到学生还是一脸无波澜的认真脸,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片段一:

课文:“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师:(出示)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点红沙洲坝

师提问:通过这个村子的名字,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

相机解释“坝”:指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挡水的建筑物。

多数生一脸懵。

生:我觉得跟水有关。(表扬、鼓励)

师:从名字上看,这个村子应该---有水。真的是这样吗?出示民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

出示沙洲坝干旱图片

师:沙洲坝干旱缺水,无水无雨,土地都裂了,庄稼也种不活。那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得开水吗?什么时候用的倒水?

生:渴的时候需要水。

生:洗澡的时候需要水。

生:烧饭的时候需要水。

生:打扫卫生的时候需要水。

……

师: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为了生活,乡亲们吃水要到---

出示: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指名读。

片段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水的重要性,初步理解乡亲们对水的渴望。

片段二:

师:当时的沙洲坝无水无雨,要几公里以外才有一个小池塘,你们知道大概有多远吗?

学生不理解。

师:从我们学校到魏村街远吗?(有的说远,有的说不远。)从我们学校到魏村大概3公里,走路的话要走大概30分钟。挑水的地方比我们到魏村还要远一点。

你们觉得他们一次会挑多少水?能带回满满的两桶水吗?

生:能

让学生打了接近一桶满的水抬进班级,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指名体验。

生:边提边洒,一边说着:哎呀、哎呀,好重啊

生:水洒在了自己的鞋子上,提不动

生:水洒在了地上,提着走了两步,放下来说:太重了

生:我的胳膊要废了

师:他们能带回满满的两桶水吗?

生无精打采的说不能

师:提着这一桶水从讲台走到后门你们做得到吗?

生:太重了,做不到

师:那如果提着这样的两桶水从这走到魏村呢?甚至比魏村更远呢?

生:太累了(有的学生无精打采的趴在桌子上、有的学生做累状)

师:那这么辛辛苦苦挑回来的水,你觉得他们会怎么用呢?会用来洗澡吗?会用来打扫卫生吗?会用来刷牙洗脸吗?渴了能痛痛快快的喝水吗?

生摇头

第二个片段让学生感知到挑水的路途远、过程累,体会乡亲们生活的艰苦。

师:那既然村子里缺水,村民们过着这么艰苦的生活,为什么不自己 挖一口井呢?

讲解国民党因为迷信宁愿百姓受煎熬也不允许挖井的背景,突出毛主席爱人民。通过对比,学生更更能深刻的体会毛主席爱人民的情感。同时补充,在挖井过程中毛主席和战士乡亲们一起忙了几天几夜、凡是亲力亲为等,努力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拉近和毛主席的情感距离……

前面两个片段的铺垫,第二自然段我没有指导朗读,学生自己把第二段读得很到位。

下课铃声响起,有一位感性的男生说:“我眼泪要出来了”。有一位女生说:“有点想念毛主席”。有一位可爱的学生说:“我感觉好渴”……我状况外,我没有想到一年级的孩子会说来这样的话。

语文教材有自身的特点,《教坛浅思》上看到一句话:“学习这些教材需要细细研读,思考、品味、欣赏;入其境,会其义,悟其神。”“入其境,会其义,悟其神”这样的语文课堂境界需要我努力学习,努力探索,让自己的课堂慢慢靠近“高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