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者执教了一节培育站内部研讨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re’s the bird? Story Time板块。这是一个比较难上的三年级教学内容,故事通过一个小鸟飞来飞去来的过程学习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这个单元与前面的内容相比难度有增加,因为出现的词汇量多且文中均都用到了。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进入文本前,由礼物先出现词汇bird, 学习介词in/on,歌谣巩固。随后进入文本,分部阅读。一听录音,猜猜小鸟最后飞到了哪里?二看动画,小鸟飞去了几个地方?三整体阅读,把飞去的五个地方排序,四分图继续学习。然后朗读和表演课文,最后完成一个in the classroom的主题对话:What’s this?It’s a... Where is the.... It’s in/on/under/behind....
评课环节中,培育站的老师给我一些建议:在最后综合输出板块场景设计可以更加开放些,加入其它方位介词。施校长也给了我中肯建议: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不要将表演作为重要输出形式,综合输出的板块格局可以更大些,放开些。
因为时间有限,施校只是对课堂整体构建提出建议,笔者后来细细思考,发现问题确实如此。本课看似小鸟飞来飞去很有意思,但是学习前后如何让学生很有兴趣地融入到文本中,还是非常有难度,笔者通过了动画、儿歌、简笔画等等形式调动学生兴趣,在文本教学中还让学生分图说一说,演一演。到最后学习这种猜猜小鸟在哪里的兴趣点反而没有了,在学生表演时所花的时间就不需要那么多了,可以将本文最后方位介词做一个拓展运用。
本课还有一些环节上的操作存在问题:如缺少评价机制,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在分场景表演时,对学生指导还不够细致,导致后面文本输出存在问题。
本课一个亮点是板书简笔画:笔者围绕in the classroom设计了主题板书,用简笔画的形式构建教室场景,在里面随手画出desk,chair等词汇新授。
201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