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读说结合:落实语用训练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之处,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完成教会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才是真正地进行语文教学。阅读、口语交际、识字写字,包括习作都是“语用”的组成。“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说写结合”等等都是“语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语用”训练呢?在周老师执教的《日月潭的传说》中,我发现,“读说结合”是落实“语用”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片段:
师: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片,人们都在想办法拯救日月,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怎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请同学们边思考边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怎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
学生:一筹莫展
师:什么叫一筹莫展?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第三自然段,说不定我们读着读着就把“一筹莫展”的意思读出来了。同学们找一找人们说的话有几句?第一句谁来读?
生:读
师:恶龙躲在哪里?
生:潭底
师:刚刚老师说了恶龙躲在水很深的地方,一定要水性很好的人才能潜到水底,第二句话谁来读?
生:读
师:对了,战胜恶龙还要两个法宝,一个是金斧头,一个是金剪刀,可是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样才能拿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人们有没有办法呢?
生:没有办法
师:把人们的着急,一点办法都没有读出来。文中哪个词语表示一点办法都没有。
生:一筹莫展
师:没有办法怎么办呢?两个问句能不能读好?同桌两人相互读一读
师:一筹莫展的意思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联系上下文真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方法呀!我们可以采用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你能不能用 “一筹莫展”说一句话呢?
生:正当我对这道题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师来帮我解决了。
生:明天就要交作业了,而我却一筹莫展!
生:当我和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爸爸把舞蹈视频调了出来给我看。
师:说的真好!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情况下,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周老师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引导学生思考着读。在词语教学“一筹莫展”中,周老师没有急着让学生解释,而是引导学生去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很快,学生通过朗读相关句子就理解了什么是“一筹莫展”,接着周老师总结到:是的,联系上下文真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方法呀!我们可以采用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我觉得,思考着读的核心是学生在任务引领下的自学、先学,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充分的语文实践中领会、运用语文的规律。
周老师抓住“语言”这个牛鼻子,引导学生尝试着说。就在这个时候,周老师顺势提问:“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筹莫展的时候”?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一筹莫展”来练习说话,对“一筹莫展”的意思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我觉得,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语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看来,读说结合,不失为落实“语用”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