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
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一些疑问,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本周我在三年级某班教学踢毽时,我先示范讲解动作,学生跟着模仿。随后,集体练习之后进行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独立学习时,我进行巡场纠错时,我设想的是:学生积极思考动作,有疑惑的主动问我解决问题,最后都能有所进步。然而有些学生嘻嘻哈哈的在踢毽子,踢第一个毽子动作是错的,没关系,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之后,动作没有一点改进,依然是错误。我立即吹响哨子,示意停止练习。
我们常说在体育学习中,如果学生能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练,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学生。于是我们想让“问题”作为中介,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去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保持探究的学习心态,把“思”与“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断地促使学生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为何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
首先,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与本人已有认知结构矛盾时,主动地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思维才算是开始启动。如果有了这种思维品质,学生就能在各种体育学习中不断质疑,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其次,培养学生体育问题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与“练”,并在“思”与“练”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
培养体育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体育动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体育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实践过程,又是一个探究过程。青少年学生一般都具有爱提问题和乐于探究的心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再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强锻炼效果。
二、怎样去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
1、加强动作概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首先要加强动作概念的学习,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是以丰富的运动经验为基础,尤其是技术动作的直接经验更为重要。体育教师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在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导入新的动作概念,揭示动作概念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辨析、比较发现矛盾,深刻理解动作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在关键处提出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和针对性。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体育问题意识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体育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学习气氛密切相关。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不受任何干扰和暗示地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提出自己的质疑。这种思维的独立性所反映的提问是体育学习中极可贵的思维品质。
3、设置问题情景,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问题意识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体育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还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的材料,妥善加以组织,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训练状态,才有利于体育问题意识的培养。体育问题设置的方式很多,如诱发式、激发式、情景式、对比式等等,而且的是要调动学生对体育问题探究的欲望。体育问题设置要由易到难、由间到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给孩子一个启发,学生就可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职责就是创建好学习环境,把学生置于适宜的问题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激发学生的问题欲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重要的多,请想办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学,带着更多的知识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