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八周百字
发布时间:2018-04-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春凤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语文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上课老师

 

内容

 

班级

 

时间

 

片段实录

片段一:

师:她,幽香飘远,微风中夹着一丝香甜。她,高雅洁净,阳光下尽展无限纯美。她,生生不息,风雪中铸就铁色柔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她,走近她美的世界。一齐读题。

片段二:

师:“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

生:没有

师:你从文章的那个词语看出?

生: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质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同学们摸摸你们的桌子,是什么感觉?

生:硬硬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衣服呢?

生:软软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小脸蛋,是什么感觉?指名说

生:很嫩。

师:这些就是质感,不同的东西都有不同的质感。这广玉兰花不光晶莹透亮,而且细腻柔软,真是与众不同啊。

再指名读后半句。

师: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洁净高雅,作者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其实就是在形容,但广玉兰花瓣的美,又怎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呢?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生: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片段三:

师: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所以,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写了花的哪几种形态?

生默读课文

师:第三自然段写了广玉兰的哪几种形态?

生:一共写了4种形态,含羞待放,刚刚绽放,完全盛开,已经凋谢。

师:哪一种形态的花更让你着迷呢?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来读一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好像不是广玉兰花了,而是一个害羞的娃娃。大家齐声读一遍,读出她的可爱羞涩腼腆

生齐读

2:我喜欢完全盛开的广玉兰。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要这样用?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完全盛开的广玉兰的甜美、纯洁。

生3:我喜欢刚刚绽放的广玉兰。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

师:这里有两个词“迫不及待、钻”,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连小蜜蜂都急切地来采蜜了。所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急切、喜悦

师:对,读的时候要稍微快一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指导齐读

生齐读

生4:我喜欢已经凋谢的广玉兰。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师:孕育的种子就是希望,来年还会生根、发芽、长叶,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这是生命的延续,这就叫生生不息!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指导齐读,生齐读。

 

 

 

 

 

思考或重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任老师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学生在任老师的引导下个个能言、自信,感受到了任老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及在课堂中的实施运用。

《广玉兰》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文质兼美的描绘了广玉兰的洁净、高雅,形态多样,叶片泛光,充满生命力。任老师整节课用一句句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语言包括过渡语都清新淡雅。如:“师:她,幽香飘远,微风中夹着一丝香甜。她,高雅洁净,阳光下尽展无限纯美。她,生生不息,风雪中铸就铁色柔情……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她,走近她美的世界。”、师:“‘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师:“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洁净高雅,作者说“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其实就是在形容,但广玉兰花瓣的美,又怎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呢?怪不得作者感叹道——”、“师:孕育的种子就是希望,来年还会生根、发芽、长叶,是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这是生命的延续,这就叫生生不息!虽然外表不美,但是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教学,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变以“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在教中学,教中悟,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任老师运用自己的语言素养营造情境,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学生的个人体验。

 

 

 

 

 

 

 

 

 

 

 

 

 

 

 

 

 

 

 

 

 

 

 

 

 

 

 

 

                                             观察者:   孙春凤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