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语文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 |||
上课老师: 杨宏 | 内容: 《灰椋鸟》 | 班级: 五年级 | 时间: 5.30 |
片段实录:
出示: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 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指名读、齐读 师:这两组词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我觉得是描写环境 师:哪里的环境? 生:林场的 师:这个词语都是描写林场环境的,为什么要写林场环境? 生:环境好,那里才会有鸟。 师:环境好了才适宜鸟儿生活,适宜鸟儿居住了,鸟儿就多。这为下文在做铺垫。其实这两组词语出自于课文哪两个自然段知道吗? 生:2-3 指名两人朗读第2-3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知道这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吗? 生:这自然是在写作者等候灰椋鸟归林。 师:再仔细读读课文。 生:写了看灰椋鸟的时间、地点和地方环境。 师:写了时间、地点,最主要写了林场的环境。
| 思考或重建:
杨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上能从学生贴近生活去观察所学内容,能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技巧。 尊重学生独特感悟。在批注阅读基础上的汇报交流,学生的见解一个个具有浓厚个性色彩。而对于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杨老师都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文本,使他们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最终真正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
观察者:顾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