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一周百字反思
发布时间:2018-09-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桂玲

第一周: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实践

最近拜读的《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这本书中,曹爱卫老师做了这样的统计:统编版教材二年级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7次写话练习,虽然三年级教材尚未问世,以原人教版为参照,每个单元一次习作,上下两册共16次。试想,同一个学生,在低年级两年的时间里,只进行了7次写话,如何能够面临三年级一学期就8次正式的习作还有经常性出现的课后小练笔呢?可见,如果教师完全按照教材教,是满足不了儿童表达的诉求的,也无法和中年级习作有效对接。

作为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我想把写话教学真正落到实处。那有趣的写话教材从哪里来?我想,至少可以从教材、课外阅读和学生丰富的生活着三个层面去挖掘。开学前两周,我主要借助课文和课外阅读,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四次写话。二上的第一篇课文是《小蝌蚪找妈妈》,这个学生所熟知的故事中有两句话特别适合学生仿写动物。内容如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我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的介绍方法:先说哪里有什么,然后按顺序介绍了它的脑袋、身子和尾巴,介绍尾巴时还用了一个动词。(最后一点是在我的提醒下孩子才能发现的)接着,他们就学着课文的样子,介绍自己熟悉的小羊、小狗、小兔、小猫等等,当然也有男生对猛兽和蜥蜴之类的感兴趣。课后作业就是把你想介绍的小动物写在写话本上,并配上插图。

第二次写话素材还在《小蝌蚪找妈妈》里,课文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这段介绍和第一小节差不多,不过每一个词组前多了个动词。上课时我竖着出示两段话进行对比,孩子们很快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我以小白兔为例,说:“我看见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白兔。接下来要怎么介绍呢?”一个说:“披着雪白的衣裳。”真会模仿。一个说:“有一双红眼睛。”另一个同学立马举手:“不对不对,有不是动词,应该说成眨着一对红眼睛。”真是厉害。还有一个说:“竖着两只长耳朵。”最后一个同学更有趣了,说:“啃着一根胡萝卜。”当孩子们在回答的时候,我相机板书他们的动词,给相对薄弱的同学一个抓手。我看着板书,说你们觉得,这样介绍可以吗?一个孩子说:“我觉得要先说耳朵再说眼睛,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没有忘记前一天写话时老师强调的顺序。接着,我们又以小狗、大老虎举例,我同样写下了板书:

         披着      衣裳                   披着     外衣

竖着      耳朵                   伸着     舌头

小白兔   眨着      眼睛            小狗   甩着     尾巴

         啃着      萝卜                   咬着     骨头

在孩子们学会了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动物的外形之后,第三次写话则是围绕口语交际中的《有趣的动物》进行的,课堂上主要让孩子抓住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进行具体介绍。

第四次写话则是围绕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进行了,第二次写话孩子们已经初步体验了动词的准确使用,这一次则是让孩子在周末和家长共读绘本,选择其中的一到两张图片用准确的连续动词来介绍狐狸的动作。

一名学生的四次写话如下;


 QQ图片20180914115715.jpg

还以曹爱卫老师的话做结:所有技能性的东西都是靠自己实践习得的,把学生放入大量的经典作品当中,让他们去读,他们就学会了读;同样地,带着学生在宜写的环境中,让他们去写,他们也就慢慢学会了写。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