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一次反思:有效拓展,夯实语用
发布时间:2018-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蕊

 有效拓展,夯实语用

——以苏教版第十册《望月》教学片段为例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陈 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有效的拓展资料无疑成为阅读教学中深入解读文本、夯实语用训练的重要载体。笔者以苏教版第十册《望月》教学片断为例浅谈有效拓展,夯实语用的四点做法:结合背景,情感拓展;对诗赛诗,诗意拓展;放飞想象,深度拓展;比较阅读,广度拓展。

        【关键词】拓展资料,夯实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用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在这种背景下,有效的拓展资料无疑成为阅读教学中深入解读文本、夯实语用训练的重要载体。笔者就苏教版第十册《望月》教学片段为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1.结合背景,情感拓展。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与作者、编者进行深度对话。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这样不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走进作者,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成共鸣做好铺垫。在教学中,学生自然而然被这静谧美好的月下江景所陶醉。但作者写这段江景,传达的仅仅是一个美吗?教师在范读之后,学生听出了作者内心的一份孤独与寂寞,说出了作者只注重描写看到的景色江景是黑色的、银色的,却缺少声音的描写。就在这时,教师补充了关于作者赵丽宏的一段生活经历,让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作者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漫长岁月中,曾感到过孤苦无援,前途渺茫。这样就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认识到这种美景背后蕴含的孤独。言为心生,景为情语。通过背景资料拓展让学生对文本解读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2.对诗赛诗,诗意拓展。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文章”,向来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由诗句中可以看出,美丽的月亮把古今中外的诗人都叫醒了,叫醒了李白、杜甫、苏东坡……教学中,教师扣住涉月诗句,采用表演法,带学生入情入境,第一次月下对诗,老师扮演舅舅,学生扮演小外甥,既符合年龄特点,也有师生融为一体的情趣。然后通过对文中涉月诗句的解读,让孩子们走进诗人的内心——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解读诗句之后,再把舞台完全交给学生,组织第二次对诗,让男女生分角色对诗,感悟诗人们对月的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赛诗活动,拓展学生课外积累“月”的诗句,从五言到七言,从诗中带景句到诗中含情句,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领略“诗中月”的美,感悟月给诗人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诗意拓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这完全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3.放飞想象,深度拓展。

《望月》一文中写小外甥对于月亮的大胆想象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一是因为这个部分是儿童在读文、学文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二是因为学生通过品读课文中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像小外甥一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老师先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小外甥说的话, 感受小外甥的童真童趣。然后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进行对字词句的品读赏析,感受小外甥独特而大胆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走进拓展延伸环节,教师抛给学生一个想象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和小外甥是同龄人,和他一样聪明好学,爱幻想。在你们眼里,月亮还像什么呢?有了前面教学环节中思维的开拓,孩子的想象让我们惊讶,课堂出现了他们丰富想象、踊跃言说的高潮。教师借势总结:同学们,你们也是一群充满幻想的孩子!其实,只要真正热爱,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可以像小外甥那样自有一轮明月。至此,“有爱,自有明月”的主旨自然得以揭示。在阅读教学中,践行“儿童本位“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延展,带学生静静沉潜,浸润无色无味的语文味。

4.比较阅读,广度拓展。

文本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其背后的世界往往是无比深广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文本为核心,辐射出若干课外的信息“相似块”,在用好文本的基础上,追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境。在《望月》教学尾声,教师出示赵丽宏后期的一篇散文《山雨》中的片段。通过学生的比较阅读,学生会发现作者笔下的山林雨景图有声有色,色彩绚丽,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通过深度拓展,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的生活阅历,不同身份的人所看的景也是不一样的。言为心生,景为情语。正是因为作者内心发生悄悄的变化,他的作品也在发生着改变。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拓展资料的又一视角。这样的补充与拓展能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之在广角阅读中或多维甄别、或相互印证,从而读出区别,读出联系,进而步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登上更新的阅读高度。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拓展资料,能与教材文本相得益彰,为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一扇透进光、透进绿的窗,使教与学更具活力、张力,使阅读教学得以优化,使语用训练得以夯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秦建芳.《以<望月>为例谈语文学习中“儿童本位”的践行》[J] .江苏教育研究,2015,10

[3]李华.《让资料拓展给语用插上翅膀》[J] .语文教学研究,2017,2

[4]冯春燕.《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生命随情而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年第2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