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语文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巧借思维导图,夯实言语表达 | |||
上课老师: 戎荷芬 | 内容: 《牛郎织女》 | 班级: 六年级 | 时间: 2018.9.26 |
片段实录:
师: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章中牛郎织女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你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师: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相识 相爱 相离 相望 相会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生: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师:曲折的故事离不开生动的人物,下面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来理一理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 思考或重建: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思维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依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文网络。语文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导思维呢?在戎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就做了一些尝试。 在理文脉的过程中,戎老师让学生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这个动人的故事:相识——相爱——相离——相望——相会,通过这一情节梯,故事文脉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动人的故事离不开生动地情节。课文中出现了许多的人物形象,戎老师让学生用图画的形式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这一张清晰可见的关系图,准确地把握住人物之间的关联。 情节梯,关系图,这就是最常见的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去教学,你会发现一种奇妙“思维”的力量正在悄悄蔓延。 |
观察者:陈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