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育日志>>文章内容
第二次反思:执教《牛郎织女》有感
发布时间:2018-10-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戎荷芬

开学第四周,我执教了三校联系课《牛郎和织女》,这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情节浅显易懂,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在设计本堂课时,我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是抓情节和理结构,所以,我的设计如下:

一、情景导入

师:夏天的夜空,我们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牛郎星的两边各有一颗小星星,据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星星就是——织女星,每当看到牛郎星织女星时,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代代口耳相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民间故事《牛郎和织女》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的哪些故事?你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2、交流主要内容:

1)同桌交流: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指点(板书:相识   结合  拆散   相会)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曲折的故事离不开生动的人物,下面让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三、感知形象

交流一:知牛郎

1、我们知道女孩子大了,要结婚了叫:(出嫁  嫁人)可是我们书上却是---下嫁 

2、说说什么是下嫁?

3、在文中指的是?为什么说织女和牛郎成亲,是下嫁呢?

4、中国古人结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身份,家庭要差不多。那我们文中的织女贵为仙女,又是王母的外甥女,凡间的牛郎哪一点让织女动心了呢?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吗?这可关系着织女的一生幸福啊!婚姻大事,不能儿戏。

5、你能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一下,怎么看出牛郎的心眼好、能吃苦呢?

6、牛郎照看那头老牛确实很周到,这个“很周到”可以换成哪个成语?(无微不至)

7、是啊,哥嫂对牛郎不好,但是牛郎却并没有一句怨言,他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一部分,感受一下牛郎的善良。

8、冷漠的土壤,最能滋生仇恨的种子。可牛郎的心里却永远装着装着“爱”。

是啊,孤苦无依的牛郎心眼好,善良勤劳,打动了织女。

交流二:知织女

真是个善良的牛郎,他的妻子织女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1、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

2、有没有注意第五小节中的这句话,自由读一读,觉得织女怎样?

3、学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4、重点引导“勇敢”。①再读“决心”句:还读出什么?

刚才,同学们用找关键段落、抓关键词语来分析了牛郎织女这两个人物形象,那能用这种方式来分析分析文中出现的其它人物吗?可以在书上做些批注。

交流三:知老牛

1、牛郎的勤劳善良,心眼好,不仅打动了织女,也打动了这头与牛郎朝夕相处的老牛,他不但为牛郎牵线搭桥,同时在他死后也为牛郎织女夫妻二人留下了一件可以上天的牛皮衣。

2、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动物,可说是一个神牛。在我们中国的文学中,具有神话色彩的动物有很多,比如仙鹤、鹿,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牛呢?

3、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耕田用的是什么?在古代,牛对于农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动物,更是力量、丰收的象征,所以这里就选是谁啊?

4、老牛做媒,织女下嫁牛郎,日子过得还好吗?

5、你觉得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吗?(美满)

6、是啊,男耕女织、辛勤劳动、儿女双全、承欢膝下,这头老牛真是促成了一桩好姻缘。

交流四:知王母

1、但是织女嫁给牛郎,事前并没有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特别是织女的父母,特别是她的外祖母王母娘娘,王母能同意吗?

后来得知消息的王母是暴跳如雷,发誓要惩罚织女。

2、你是怎样看王母这个人的?

3、指名说:(心狠手辣、不讲亲情)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相机教授拽字)

齐读感受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不讲亲情。

4、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牛郎虽有牛皮相助,但始终没有王母给力,一条银河让有情人隔河相望。

5、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6、是啊,不管怎么说,牛郎织女的不屈不挠,喜鹊的志愿搭桥,最终织女下嫁牛郎得到王母----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四、拓展延伸

其实在中国,像这样的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还有很多

出示:孟姜女  梁山伯和祝英台  白蛇传 

这些都是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的同情。同学们课后感兴趣可以去尝试着阅读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文学故事。

教案设计好后,我一直想找到梳理情节的四个关键词和下面人物分析的勾连,希望能把这两块有机的融合起来,同时又感觉自己的这份设计既不像第一课时,又不像第二课时,有点不伦不类。后来经专家指点,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经过反复斟酌,我将第一课时的设计修改如下:

导入部分还是不变,不过可以让学生课前也搜集有关牛郎织女的古诗,课堂上对古诗的拓展也就更加多元,不仅仅是老师给的那一首。在第二板块我增添了一个梳理人物关系,通过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各个人物,让学生明白在民间故事中动物也会说话,就是一种人物的代表,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些人物关系进行梳理,让学生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为第三板块的情节梳理奠定一定的基础。第三板块就是理清情节结构,结合上一板块的人物关系图,学生进行文脉的梳理,老师在黑板上相机画出情节梯:相识------相爱------相离------相会,情节梯的板书设计,让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变得整体,获得的知识变得完整。如果说第三板块是一个概括的过程,那么最后一个板块,则是对上一板块的强化,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上面的情节梯,四人一小组,每人选择一个情节,在组内进行讲述。全班交流时,其它组选择相同情节的组员来进行补充和点评。本板块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让语文课堂回归到语用的训练。

而第二课时对于人物的分析,还可以继续运用第一课时的人物图,在它的基础上,将人物品质填上去,使思维导图继续发挥作用,加强了两课时的勾连,同时通过让学生说理由,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一个人的能力有有限的,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这是本次磨课最大的感受,三校联谊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对于这堂课的思考还在继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