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学的是比例尺的第一课时,先板书比,学生说说概念,再添一字例,成为比例,说说含义;最后再加一字尺,聊聊是不是一把通常情况下的“刻度尺”?最终通过教学学生发现比例尺其实是一个比,这样就又绕回到了板书中的第一个字“比”,并通过地图与零件图等直观与理性并存地感知了比例尺也是按比例进行的放大与缩小。这样,多方面的联系与沟通之中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体会了它的生长性与独特性。只是问题在于,这种整体关联视角下那些后进生们又能掌握多少?基础性的知识等一些东西会不会反而丢失了更多的练习机会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