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周百字计划
5月3日数学总复习中温故了一下“数的运算”。起初学生绝多数直观的认为“数运算”就是计算题,包括估算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等,属“纯运算”。事实上,数运算还包括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应用型运算”。这个,只需老师点一点就能明了了。
课中,故意把“1+3+5+7+9+11+13+15”出给了学生思考,死算法作为保底方法,学生容易用到是的首尾两数为一组求和再乘组数,也有学生用凑整十法,所期盼的个数的平方人数为0。于是,我擦去了“15”,再让学生尝试。这下方法丰富了些。首尾合并的方式受到了挑战,最后还有一个“7”剩着,但学生也是有办法的。比如受前面的影响,用前面的结果减去15,通过旧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转化也有其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但学生还是能体会出不方便;再如把“7”看成“半组”,于是用每组和乘组数3.5。学生想不到“梯形面积方法”,仅管五年级时数学教材中就有,所以还是需要老师引一引的,学生发出了“哦”的音响,随后简易图一画更清晰啦。匡钰想到了7乘7,我有点小兴奋,潘院的举例没想还真有,耐心地听她说想法,结果却是另一种思路:移多补少,把13移6补给1,把11移4补给3,如此,得到7个7。看来个数的平方法呢?虽然五下教材中作为练习进行了专题化的数形转化训练,但一年过去了还是需要教师“给”一下,通过画图进行快速温故。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个数平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特性”,学生很难从数想到形,就算想到了形也不知从何方向进行描述与转化。到不如移多补少来得更加“普适”意义。可见,有些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与应用,而有些方法,教师主要要做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引领与渗透,通过慢的过程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发芽,而非急燥地拔苗助长。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