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特级教师周卫东的讲座《抵达,或者远航》,其中教学口算60÷20=后是这样分析的:在计算教学中,摆小棒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根本是为了建立操作过程与计算算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让算理外显。数学教学需要“遇河搭桥”,更要能“过河拆桥”,也就是: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想办法让学生摆脱 “小棒”的干扰与依附,变操作技能成心智技能。60÷20与6÷2相比,算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式的计数单位,让学生对“1根小棒”进行联想,“以1根小棒”为线索,使其“以1当100,以1当1000”,可以对类似口算题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这时的小棒,已不再是一个物体,一个计数单位,而是一类计数单位,一种数学模型。听了后感触颇深,是啊,我们不能仅仅抵达就够了,更应该眼光更远一些,更要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