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从《论语》中学习教育的方法与智慧——天赋有别,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16-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建兴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解,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孔子,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们对话的大意是: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回复和符合于‘礼’,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符合于礼,天下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纲领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

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先进》)因为冉有个性较为谦虚、退让,所以教他该做便要立刻做,不要考虑太多;子路性格是勇往直前的,所以要教他收敛一点。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也包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一心要把班级的孩子都教成考试优秀的学生,无异于缘木求鱼。殊不知学习好的能成才——科学前沿需要他们;学习中等的能成才——各个行业的状元也有他们;学习不合格的也能成才——只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基础性劳动者。培养孩子们的幸福感才是我们要做的。

        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乔木高大,苍劲挺拔;灌木矮小,浓密婆娑。各有各的美,不是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