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教材到四年级下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教学画线段图和示意图解决问题,而且一上来就用学生很难理解的和差问题、和倍问题等作为例题,学生学得很吃力,错误率非常高。很多教师认为线段图解决问题是一种较复杂的学习策略,只有较难的题目才需要,只在高年级才使用;低年级题目容易单一,不画图就能理解题意,把题做对,画线段图纯属“多此一举“。但事实相反,低年级不关注线段图教学,不及时渗透,到高年级才来教学,有点为时已晚。学生要么画不出来,要么画不正确,解题的能力会大大降低,思维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所以,线段图教学一定要从低年级抓起,从简单题型入手,从意识习惯渗透,从画简易图示起步,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到高年级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低段数学问题文字表述相对简短,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一边在读题的时候,一边自己在纸上涂一涂、画一画,再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使数学与图形结合,以画促思。例如, “比()多()”、“比()少()”是二年级数学问题的教学难点,很多学生一看“多或少”字就不假思索,不予分析立刻决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而线段图的巧妙使用却能有效帮助学生避免出现这种判断错误。例:白兔有10只,比黑兔少4只,黑兔有()只。引导学生作图分析时:先画出白兔的只数,再在白兔的后面加上一段虚线 “比黑兔少4只” 画黑兔的只数,通过作图,原题中文字叙述的数量形象、直观化了,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一看就明白,也就能正确理解题意,正确解决问题。同时也就能避免了上述的类似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