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取材于民间故事,植根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加上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叙述了一个有一个惊奇动人的故事。这部童话以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第三世界”为视角,吸引了儿童的眼球也赢得了成人的关注,区别于其他童话,为世界各国儿童及成人带来了乐趣和美的享受。
安徒生童话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给孩子们讲的故事”。这一阶段安徒生童话主要来自于民间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儿童和成人听得懂他的童话,他将冗杂繁琐的情节去掉,加上了他个人丰富的想象,深受许多人喜爱。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豌豆上的公主》、《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第二阶段:“新童话”。中年时期的安徒生经历了人生的沧桑与坎坷,因为这些体验,他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想,他逐渐淡化了年轻时期浪漫的创作风格,更加关注现实。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第三阶段:“故事”,这一阶段安徒生对自己的童话创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系,他将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童话”和“故事”,童话中含有丰富的想想成分,虚拟性大。故事更关注现实,具有独特的写实风格,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沙丘上的故事》、《她是一个废物》等。
目前对安徒生进行研究的作品主要有李红叶著的《安徒生童话中的中国阐释》,赵景深著的《安徒生的人生观》和《我作童话的来源和经过》,张友松译的《安徒生童话的来源和系统》,周作人著的《读十之九》,沈雁冰译的《文艺的新生命》等。这些研究在安徒生童话创作的来源、经过、浪漫主义风格、审美艺术、悲剧心理、语言特色等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果。
对“安徒生童话”创作第一阶段的研究
对“安徒生童话”第一阶段的创作总结是赵伶俐的《安徒生童话艺术新探——活在儿童和成人心中的安徒生》。他认为安徒生第一阶段的童话用多半“孩子式”的谈话语气更多地赢得了儿童。如以讲故事的口吻写童话,童话中反复使用同一个关联词。代表作有《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梦神》等。用含带现实本质的虚幻图景,表达了富于理想的人生这里和丰富的情感情操,更多地赢得了成人。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等。用“逼真性”和“儿童化”的有机的艺术整体赢得来了所有读者。“安徒生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影响,缺一不可。代表作有《豌豆上的公主》、《雏菊》等。
对“安徒生童话”创作第二阶段的研究
较早对“安徒生童话”的第二阶段作总结并且总结地较好的是李红叶著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的第五章《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徒生童话”的第二阶段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奇幻虚构情节少了许多,但并没有完全抛弃。安徒生关注个体精神生活,他将深厚的现实主义根基和现实主义精神内化于想象之中。李红叶总结说“安徒生童话虽然想象及其丰富,但又极合人性,就是说,极有人情味,并不是徒涉虚玄,或者完全留于神怪”。
对“安徒生童话”创作第三阶段的研究
对“安徒生童话”第三阶段的创作颇有研究的是潘廷的《安徒生后期童话试探》。安徒生在后期创作童话时发展了第二阶段现实主义风格,他把新的创作命名为“故事”,对现实生活采用直接描写,但是他还是保留了童话的特色和幻想。总的来说他这个时期创作的格调是低沉的、忧郁的。最能体现他后期创作风格的作品有《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蜗牛和玫瑰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