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工作室一起研讨了《运动与身体变化》课程,曹老师和吴老师通过带领学生经历了前测数据-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理性,培养了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情境中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通过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本课的素养提升。
一、前测与学情分析
前测作为了解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前测及分析,我们能及时了解儿童的知识起点和认知起点,从而在计算教学中对原预设目标进行调整;也可以从儿童认知实情出发,创设更适合儿童理解的数学情景;更可以从数据的分析中对教材进行重组,呈现知识结构,提升儿童数学学习的能力。本课通过对学生30秒高抬腿数据的测试和标准值的调查,学生对脉搏在不同状态下的次数有了了解。个人建议在前测中可增加不同项目的数据采集,如拉丁舞、篮球等,便于教师课前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课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从意义分析数据的共性。
二、目标达成与学习方式
1. 路径设计的合理性:吴老师在课中设计了4个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自己数据与项目小组平均数的比较、项目数据与前测数据的比较、自己数据与标准值的比较等,在横向和纵向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数据的价值。个人建议把项目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对比比较合理。
2. 交流方式的有效性:本课由于数据较多,学生可能受到干扰,影响了学生的交流,个人建议从0分钟运动后的数据-分类-得出共性-感受平均数的价值等几个维度进行交流,使交流内容更聚焦,交流层次有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