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一次班会谈换位思考
孔子曾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谛,是让我们用一种换位思考的态度去处世。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想到别人也希望过同样的生活;你不希望别人那样对待你,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昨天,班级张某某说1班的某女同学是老乌龟,我当时很生气的训斥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居然说总是有班级女生说他,我当时震惊,现在的人怎么了。自己不希望别人那样对你,你怎么可以那样对别人呢?
我们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好像全世界都是围绕自己转。有的人处处为他人考虑,做事公平公正。
针对这件事我单独上了一节班会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课上我对全部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我再一次震惊了:全班同学都玩过这个游戏。为此我让全部同学都进行角色转化,进行换位思考,通过不同角色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大部分同学感触很深,切身体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你可能做不到像大禹治水一样以推己及人的想法去做人做事,但至少你要真诚对待周围的人。假如背其道而行,其最终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我们当然可以不公平对待他人,然而,这种非公平的待遇终究也会跑到自己身上。更明确于因果报应,这种反应是必然的,你对别人的所作所为,都会让人对你产生一种评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个“自私自利”的坏名声,这样是没有人愿意接近你的,而你所想吸引的人也往往与你所希望的相背离,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私的人只会拥有自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