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随笔反思>>文章内容
第4次百字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红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语文    组课堂观察表

观察视角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训练

上课老师

菊兰

内容

广玉兰

班级

六(3

时间

2018411

片段实录

师:你们注意到这个词语“玉琢冰雕”给了你们什么感觉?

生: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师:“玉琢冰雕”给人的感觉虽美,但美中带硬。广玉兰的质感有没有这样的遗憾?

生:没有

师:你从文章的那个词语看出?

生: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师:“质感”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同学们摸摸你们的桌子,是什么感觉?

生:硬硬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衣服呢?

生:软软的。

师:再摸摸你们的小脸蛋,是什么感觉?指名说

生:很嫩。

师:这些就是质感,不同的东西都有不同的质感。这广玉兰花不光晶莹透亮,而且细腻柔软,真是与众不同啊。

 

思考或重建

 

亮点:

学生对于“质感”这个词语理解起来比较有困难,如果光将教学停留在词典上的解释,那么从学生的发展目标来考虑,这个答案是远远不够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要与生活连在一起教。”那么,由文字组成的词语就更应该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特别要注重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提高个体言语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任老师在解释“质感”一词时,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摸摸桌子、衣服,联系已有的经验,这样对词语的品味浑然天成。她对词语的教学站在了一个新高度,这个高度在于,学生懂得了词语所蕴含的更多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的言语能力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建议:

可以让学生运用“质感”造个句,这样能够体会到词语与众不同的表达效果,语用训练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观察者:         李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