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内容 | 扇形统计图 | 班级 | 六(1) | |
执教人 | 陈建锋 | 观察者 | 陈建春 | |
观 察 视 角 | 案例与评价 | |||
数学与自然 | 课程资源开发 |
片段: 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 接着,陈老师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 1、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 2、是用什么线来分的? 3、各部分与整个圆是什么关系? 4、扇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1.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思考: 1.陈老师的练习设计了很多,但是每道题似乎利用率不是很高,例如鸡蛋营养价值一图,黄老师只让学生去找信息,而在驱动器这一题中黄老师也让学生去找了信息,是否能将这两题结合起来,在找信息的同时,能利用起来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达到一题多用的效果。另外在练习形式是否能更多样一些,而不仅仅是师与生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的互动,例如像601与602这道题,陈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来思考 ,思考好了再进行讨论,最后再是反馈,这样就可以达到每个学生都思考的效果。 2.陈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缺少评价反馈。例如学生在练习601和502班男女生比较这道练习时,学生回答问题后,陈老师没有给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这样的评价,学生就很难去回答到符合老师要求的答案。 | ||
教材校本化实施 | ||||
情景创设 | ||||
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 ||||
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 ||||
方法与技能 | 小组合作 | |||
师生交往 | ||||
生生交往互动 | ||||
情感与态度 | 主动参与 | |||
了解数学的价值 | ||||
学习信心 | ||||
真实情感体验 | ||||
应用数学意识 | ||||
素养与提升 | 抽象、推理、模型 | |||
运算能力、空间观念 | ||||
数据分析能力 | ||||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