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视角: 基于语用教学下的语文教学 | |||
上课老师: 戎荷芬 | 内容: 《望月》
| 班级:五(3)
| 时间:2018.05
|
片段实录: 片段(一) 首先,小外甥要和我一起干什么? 生:对诗 师:我和小外甥对了哪些诗呢?请同学们默读4——13自然段,把我和小外甥对的诗快速画下来。 师:第一句谁先来?接着请你。第三句。接着。还有一句请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但我觉得还不够。老师把这些诗都放在大屏幕上,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对的诗都是五对五,七对七。 师:懂吗?就是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小外甥对的诗都是充满童真的,而作者的诗都是饱经风霜的。 师:别急,你来读一读饱经风霜的诗给我听一听。第二句,这是思念谁的? 师:小外甥背的诗天真可爱,活泼,而舅舅背的诗是? 生:寂寞孤独 师:看来,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喜欢的古诗也是不一样,非常会发现,真棒。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一开始是“他背,我回答”,是有提示语的,后来,两个人竞争越来越激励,你一句我一句。 师:看到了吗?她发现了一个秘密。真厉害,我们来看“他背,我回他”,怎么看这个“回”字? 生:我从回字,读出作者本来无心与小外甥对诗的,是敷衍,后来他觉得很有趣的,越对越有趣了。 师:我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我觉得这个女同学特别会读书。同学们,可不可以每一句都加上提示语呢?看,这样(大屏幕出示)。好不好呢? 生:加上提示语显得很啰嗦。 生:因为到后面,是作者越来越想背了,不是被动了,所以不能用提示语了。 师:我和小外甥师对诗的,我们对的速度是…… 生:对诗的速度刚开始是比较慢的,后来越来越快,如果加上提示语就读不出那种很激烈的场面。 师:是的,一个激烈的场面,因为少了提示语让我们感受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对一对这激励的场面。老师对小外甥的,你们来对舅舅的。 师:看,我们从文字里就得到了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除了文字中有秘密,还有哪儿有秘密啊? 生:我从省略号,我发现了他们还有很多诗要对。 师:这不是一般的省略号,它有几个点? 生:有12个点,说明对了好多好多的诗。 师:其实我们同学们也积累了好多有关月亮的诗,我们也来对一对,好不好?我们先来对五言的。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师:思乡的。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师:好美呀! 生: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师:谁来对? 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师:加大难度,七言了。 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师:同学们刚才背的有关月亮的诗,有的诗中带景,有的诗中含情,如水的月关沐浴着我们,优美的诗句润泽着我们,都令我们沉醉。一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 思考或重建: 戎老师上的这堂课很精彩,从别样的诗意的语言给了我美的感受,得到了许多启发。 对诗、赛诗部分令我印象深刻。先画出我和小外甥对的诗部分,通过你一句,我一句,模仿对诗过程,在读中感悟诗的节奏和韵味。接着仔细观察,发现作者和他的小外甥对的诗都是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深入理解诗中包含的不同感情,明白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喜欢的古诗也是不一样。紧接着观察到“他背,我回他”这提示语,理解“回”字,从回字,读出作者本来无心与小外甥对诗的,是敷衍,后来他觉得很有趣的,越对越有趣了。分析提示语部分时,对诗 对诗的速度刚开始是比较慢的,后来越来越快,理解激烈的场面。同时建议补充作者的心境的变化,由消沉到豁达······赛诗的部分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学以致用,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观察者: 刘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