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第三周:“平方十米、平方百米、平方千米、平方万米”
发布时间:2016-09-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建法

第三周:“平方十米、平方百米、平方千米、平方万米”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姚建法

9月13日,五(3)班教学《公顷》。

公顷因为其“大”,主要应用间接体验(推理体验)或观察体验。

然而公顷在“测量”的家族里也是有序列和系统的,它是整体的一部分。

为了感知整体,更好地掌握进率,我在常规积累环节设计了先从一维线段的长度入手,配合手势比划与字母复习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现在想想还可以加入十米、百米,更好感知进率10),而后再次手势配合比划复习二维平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并用正方形进行了表述、用字母进行了表达。到了平方米后,适时介入了平方十米,于是学生自然有了平方百米(公顷的字母表达中就有英文的百米hm)平方千米等,并也能模仿着用正方形面积进行表述。

随后,我揭示了数学世界里的术语:公顷。

最后,围绕学校操场进行间接性的观察感知,从两个学校操场大约1公顷、教室前门窗户大约1平方米一路聊开去……

我们知道,平方十米其实就是我们小时候学习过的公亩,平方百米便是公顷,这两个单位名词的介入可以让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进率100有更清晰的认知。甚至还有学生提出了平方万米的想法。

现在有两个问题困扰着我:一个是平方十米、平方百米等名词真有吗?会不会对学生误导?第二个是要清晰地认知公顷真的需要这些名词的介入吗?

也许,我还没有很好地接触到公顷的真正的数学本质。加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