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片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从林肯的三段话中,你体会到林肯是个怎样的人?画出相关语句,并用关键词在旁边做批注。
生:“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从三个“永远”我看出林肯以父亲为豪。
生:“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从这句话中我看出了林肯的谦虚。
师:父亲做鞋子做得好吗?
生:很好。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艺术”二字,父亲做鞋子成为了一门艺术,说明父亲做鞋子的手艺不仅精湛还颇值得流传。
师:所以林肯说——齐读“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师:(出示林肯当上总统的资料)读了这段资料,你觉得林肯是位怎样的人?
生:他是个谦虚的人,他懂得尊重每一个人。
师:这就是林肯倡导的“人与人是平等的”。(板书)
生:“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从这句话中我看出林肯很大度。
师:所以林肯主张“人与人是平等的”。
师出示林肯解放黑奴的资料。
以上是我记录的西夏墅中心小学张丽娟老师的课堂片段,从这段中我学到了张老师独到的课堂思路:
1.文内与文外的碰撞。张老师在恰当的时机补充了课外资料,如林肯的小事迹,林肯颁布的《独立宣言》,让学生结合课内外体会林肯的品质。
2.思与想的碰撞。思是指从林肯的话语中理解林肯的品质,想是指想象当时的情景,结合参议员态度的变化深层次体会林肯的个人品质。
3.大问题引领课堂。本堂课中,张老师以一个大问题“从林肯的三段话中,你体会到了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引领课堂,看似把课堂放给了学生,实质上还是引导学生围着“品质”这个主题词砖,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和拓展林肯的“品质”,课堂有收有放,师生相得益彰。
张老师的课堂非常精彩,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下面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张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林肯的话语中的关键词体会林肯的品质,学生在回答时读了一句或者几句话,没有抓住关键词体会林肯的品质,建议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学生在说完林肯的品质时,教师应将这些品质归归类,展示在黑板上。如“大度”、“谦虚”是他的胸怀;“尊重”是“人权”的表现;林肯当上总统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说明他“奉献”、“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