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师发展>>特色教研+>>教师博客>>教学案例>>文章内容
因走“关系”而走心
发布时间:2016-12-2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姚建法

因走“关系”而走心

    1222日,在武进牛塘中心小学,培育站里迎来了六位教师自主申报的评优课活动。六节课,5节数概念,1节形概念,期间还有两个同课异构,阵容强大,我们收获满满。

    综合一下,6位执教教师都是“关系户”,都因走“关系”而走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我们坐上心机向下看,《分数的初步认识》是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认识角》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用字母表示数》是数以及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教者都能抓住关系本质,精心设计,组织策划。

    一、让学生一时没有办法:紧扣关系,调动数学

    1:分数中的分苹果---分矿泉水---分蛋糕---数学化“一半”,体现了数系扩张的需求。

    2:竞老师(为与杨旭成老师区分)的课中多年前的蛋糕广告重新进入视眼:体现平均分、谁的几分之几,关注的是整体与部分。

    3:用字母表示数中,看着卢老师的人猜老师的姓名,由于所有的猜,都没有数学化,所以无数学意义,却有教学价值:观察与兴趣。

    4:正比例例是里交流出速度不变,怎么表达?这个“不变关系的一定”以及书写格式是教师的给予,属有意义接受,也只需有意义接受。

    二、让学生一时有多种方法:丰富资源,立意立序

    1、用创生,立学生之意,成数学之序

    5、杨老师课让学生创生一半,呈现学生作品:圆的右边两个半圆、2%

    6、殷老师课放手学生根据红袋写蓝袋:a  a+5  a+5=b   a+b讨论中明确字母价值,突出数与数量关系。

    2、用创造,体现模型初建后的应用与内化

    7:两位杨老师的课都让学生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创造二分之一:过程中经历。

    8:许老师课中用多种材料拼、搭、折、画出角,给学生丰富的体验

    三、让教学多一种路径可能

    9、殷老师课中较为明显且多次的重心下放,充分让学生去创造、表达。这也与她们学校参与新基础研究“有染”。

    10:卢老师的阶段侧重与层次分明,化纷杂于清彻:字母--表数--关系--公式,不确定与确定,一定背景下的范围。

    11:设计的调整教材都体现的是一种“数学符号”:分数、角、字母与含字母的式子、正比例。

    四、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12: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学生没有经历,也没有有序的观察思考。建议利用创造角时的素材,用剪刀剪短边问学生“角变了吗”、再剪短边再问,再剪边,“发现了什么”?

    13:缺位与补位:一是字母表示数中a×c,建议c×a,感受同是字母的次序规则。二是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比大小:学生有聚焦有辩论有数学,却无前提“圆片的大小相等”,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分数,还停留在涂色部分面的大小,还没有能够完成抽象成“数”的大小。圆相等意味着单位“1”相同,标准相等。

    14:“用一个算式表示所有的情况”是否适当?还是“表示其中的任意一种”?(潘院指出:你能用一个式子即能表示出卢老师的年龄,又能表示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关系吗?这个教学内容中确立关系思维比程序思维更重要。)

    15:陶老师一开始用三张表格整体呈现,本以为大视界下的抽象概括,结果却只是个引子,而后又有新的例题开展教学。一则就用三张表格聚焦其中一个开展研究。或则例题后再回过头去到三表中寻找谁也有相同的规律,归类比较中定然能把握到正比例的本质了,且也有了用结构的经历。

    五、能不能站得更高观点一点

    潘院的富含经典案例的指导,让我们站得更高!依然从“教学内容的内涵实质是什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规律的把握、课堂组织要面向全体”三条核心要领开展价值引领,当每次问的问题都落在实质的敲打之上,让学生充分的再创造,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放得彻底,尤其在核心之处。老师把握了以上三条核心要领,学生再怎么跑题也脱偏不了老师的成竹之胸。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友情链接
    日访问量统计  |  总访问量统计  
    Copyright? 2007-2018 常州市新北区新华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新北区春江镇新华村   苏ICP备10201501号-2